资产评估助力“双碳”转型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并积极推进碳减排工作。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节能环保上升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资产评估担负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等重要职责。随着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资产评估也将迎来重大机遇。

把握机遇

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双碳’目标的提出,可以大力拓展资产评估的业务范围。碳资产价值评估及管理、碳汇估值以及更广义的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等越来越引起政府和企业重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齐睿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裁宋力认为,开展碳资产评估,既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求,也是资产评估行业职责所在。

“随着国内碳市场的不断发展,碳交易将会大幅增加,与碳资产配置、交易及管理相关的量化估值业务也会迅猛增长。”他分析说,资产评估工作人员积累了丰富的价值发现、价值咨询等方面的行业经验,可以进一步发现碳资产内在价值、促进碳资产有序流转、保障流转方的合法权益、优化资源配置等。

据了解,碳税与碳交易是当前主要的碳减排手段。

“碳税为价格手段,通过规定排碳价格减少碳排量。而碳交易是数量手段,约束一定时间内的总排放量。二者各有利弊,将两种手段结合实施才能发挥最优效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梁美健介绍说。

她进一步表示,无论碳税还是碳交易,都需要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可以为碳税的征收确定税基,为碳排放权的交易提供定价基础。

“对于评估公司而言,可以为‘双碳’转型过程中涉及的定价问题提供价值尺度,为‘双碳’市场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宋力表示。

同时,资产评估公司作为独立第三方,对出具的评估报告承担法律责任。在全国统一碳市场建立方面,评估公司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助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此外,在“双碳”目标下,评估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帮助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相关大型项目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并出具“可测量、可核查、可报告”的评估报告。通过中介机构核查、评估和对外发布报告,与国际社会沟通,不仅能减轻我国政府层面的直接压力,还能促使各节能减排项目得到独立的第三方测量、核查与报告,为科学、客观决策提供依据。

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评估行业应发挥在“双碳”市场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努力创新拓展。

齐睿认为,资产评估对“双碳”具有两种作用:一是较为被动的服务作用,二是更加主动的引导作用。

他表示,评估公司在对企业、技术专利进行评估时,应有意识地增加“双碳”考量,用估值变化引导企业树立“双碳”意识,加速“双碳”转型。评估公司自身也需要节能减碳。要评估自身排放,制定减排乃至中和策略,发布简单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以自身行动影响自己的员工和客户。

迎接挑战

重视人才培养和储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

“传统评估体系需要更新,如碳资产类型的界定。”宋力说,资产类型的界定直接影响评估方法的选择。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才启动,采用市场法评估时面临交易案例较少的困难。

梁美健对其观点表示赞同。她表示,当前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方法,还不足以衡量企业在绿色发展中的相对发展效率,评估专业人员需要加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

“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的因素很多,包括宏观环境、行业发展、企业发展情况等。”宋力进一步表示。

他分析说,在宏观环境方面,“双碳”转型将提高清洁能源的占比,导致成本上升,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同时,低碳技术和碳吸收、碳中和技术成为未来能源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这些技术的进步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促进作用。

在行业发展方面,如交通运输领域将快速创新,电动车、清洁能源、清洁的航空燃料等都将快速发展。这对多数领域而言是机遇,但可能会抑制部分高耗能行业、高排放行业的短期增长,会对相关领域的企业价值产生影响。

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来看,在“双碳”转型背景下,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压缩化石能源,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原材料或商品价格上涨。为实现“双碳”目标,企业需要对生产线改造升级,对部分环节生产工艺进行革新,这些都会影响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结果。

“‘双碳’会加速ESG的发展,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已经在积极开展 ESG 实践,湖北、浙江等地区也在积极开展区域企业 ESG 评价,进一步推动非上市公司开展 ESG 实践,与绿色金融和财税政策挂钩,这些都会对现有企业估值理论和技术产生挑战。”齐睿说。

对此,梁美健认为,为达到“双碳”目标,企业应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企业应增加对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投入。

“当前中国碳市场规模较大,但整体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化程度有待提高,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宋力说,评估行业应积极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碳市场的完善提供专业保障。评估机构应着力培养适应新市场环境的专业人才。

他进一步表示,资产评估人员除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外,还要进一步加强碳资产评估基础理论研究。不仅要具备资产评估基本技能,还要掌握相关政策、协定等背景信息,熟悉碳交易、碳金融等碳资产相关专业知识。

在齐睿看来,“双碳”研究基础较为薄弱,重技术,轻经济、管理。相关单位和部门应与高校携手,开展前期研究。相关工作人员应扎实学好评估理论基础,不断创新方法工具。

“还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储备。”齐睿说,企业应与有资产评估专业的高校联合开展育人工作,提前开展人才战略储备。在企业方面,应以地区行业联盟形式,积累部分资源,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同时,要主动组织、参与到创新型研究课题中。

梁美健则认为,碳资产评估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面较广。对目前评估专业人员而言,碳资产评估难度较大。应通过校企联合,互补相关专业知识,促使评估人员更加专业,满足碳资产评估人才的需求。

“要进一步改进学校教学模式。学校专业建设应紧跟市场,并不断加强企业实训,培养出更贴近企业需求的学生。”宋力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