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委主任:沪上国资改革五大问题亟待突破

 

新华网上海5月14日电(记者 徐寿松)尽管国有账面资产已超过6000亿元,上海在国资分布、法人治理结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分配机制和产权制度安排五个方面仍存在问题,亟待突破。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说,不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不将正确的改革观、业绩观、资产价值观和大局观落到实处,眼下的国资国企改革便难有突破。

    凌宝亨是在14日召开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专题研讨班上说这番话的。他指出,新近的统计显示,2003年上海国资总量高达6203亿元,与上海的GDP总量相当。但其中的经营性资产占到73%,账面资产与实际可用资产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且很多资本久淀不动,只有符号意义。他认为,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存在以下五大问题:

    一是国资分布不合理。整个国资散布于90多个行业,投资层级少则五、六个,多达九、十个,导致资源、利润分散。2004年的投资计划显示,上海国有资产的重点投资仍很分散,积聚度不高,且有1/4投到了非主业领域,不少属于低端项目。甚至在有些集团内部重复建设严重,投资级次拉得太长。

    二是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凌宝亨说,实践表明,国有独资企业很难真正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就是建立了也很难运作。国有独资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很难实施监督,这些企业的总裁也很难受聘于董事会。

    三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以往,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只讲经济总量不讲经济结构,只重投资不讲回报,只讲速度不讲质量。结果,很多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活,块头很大却是虚胖

    四是企业分配机制不协调。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让各种要素,特别是知识要素参与分配,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活力,增强企业的内在动力。现在,上海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是,不仅要从观念上更要从实际操作中解决分配问题。

    五是产权制度安排不科学。国资国企改革归根结底在产权制度,只有形成了多元化的产权制度,才可能形成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眼下,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党的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监督力量已占整个集团人力的10%,比例不可谓不高,但该出事的还出事。究其原因,无外乎产权制度不合理导致监督不是靠机制而是靠人力,难有效果。只有产权多元化,形成混合所有制,其他的问题才可能迎刃而解。

凌宝亨分析说,要克服以上问题,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必须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树立改革是为发展的改革观、企业家能忍受寂寞、专心致志干事业、真正做强企业的业绩观;形成不在新体制中升值、新生,就在旧体制中消失消耗的资本价值观和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完)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