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庆:2003年中央财政运行呈现四个特点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23日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报告2003年中央决算情况时说,2003年中央财政运行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财政收入增加较多。在经济快速增长、效益明显改善、依法加强征管的基础上,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2003年中央财政总收入比预算超收543.34亿元,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的有关要求,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车辆购置税超收的78.16亿元按规定列收列支、专款专用;按体制规定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92.2亿元;其余372.98亿元,主要用于当年抗灾救灾、教育卫生科技事业发展、支持企业改革、加强社会保障及生态环境建设等。

    第二,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2003年,中央财政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同时,积极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2003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投入440亿元,完成预算的109.8%,主要是执行中增加了生态建设支出、救灾支出。支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由20个省份扩大到全国,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05亿元。支持各地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118亿元,有1.67亿人次受灾群众得到了及时救助。

    ——支持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在扩大再就业财税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延长优惠期限,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免征1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又设立并安排再就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7亿元,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目标的实现。中央财政共安排“两个确保”补助资金608亿元,完成预算的101.2%,主要是执行中增加了农垦企业养老保险支出,基本保证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安排“低保”补助资金92亿元,完成预算的100%,使2235万城镇低收入居民得到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地方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等生活困难问题,再次提高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3年,中央财政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事业投入857亿元,完成预算的106.8%,主要是在确保各项社会事业正常资金需求的同时,重点解决了一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相应增加了一部分支出。

    第三,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增强。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03年继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国债项目资金1400亿元,在严格资金管理的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了国债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重点向农村倾斜,向结构调整倾斜,向中西部倾斜,向科技教育和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倾斜。同时,适当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水平,稳妥落实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政策。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2003年,中央财政用于地方的财力性转移支付191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教育、卫生、扶贫等专项转移支付2598.1亿元,比上年增长8.2%。

第四,财政改革继续稳步推进。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了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决策,明确了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等五项政策。同时,2003年中央财政进口增值税、消费税超收的838.59亿元,全部用于增加出口退税。继续推进了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将涉及人事部等30个部门和单位的1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进一步扩大了向全国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的范围,增加了118个中央二级事业单位进行基本支出和定员定额改革试点,内容也更为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央试点部门由上年的42个扩大到了82个。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规模已达到1659.4亿元,比上年增加650亿元。(完)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