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文库

专业文库

我国的环境状况(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常用环境质量的好坏来表示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自然灾害、资源利用、废物排放以及人群的规模和文化状态都会改变或影响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主要有:地震、海啸、洪涝、干旱、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大类。通常,很难将原生和次生两类环境问题截然分开,它们常常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环境安全已成为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国际上一些政治家认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不只是外敌入侵,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外来物种的侵入,争夺资源造成的环境侵入也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十五”期间,我国从保证国家环境安全出发,把水和大气污染作为控制重点,以使大中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确保南水北调和三峡库区水质安全,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建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在物种丰富的地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自然保护区。然而,我国的环境安全仍存在着诸多隐患,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而且污染严重,城镇饮用水源50%来自湖泊(水库),这些湖泊绝大部分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地下水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区域性的酸雨污染和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以及有害有机物污染直接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仍在恶化的生态环境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生物多样性锐减,外来物种入侵,危及到未来的发展。
    一、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当污染严重时会发生“公害”事件。污染是现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种司空见惯,但又麻木不仁的现象。从工业生产到农业生产,从日杂百货的日用品消费到吃喝玩乐的各种产品,从电讯信息技术到战争武器,无一不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污染。比如,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泄漏、固体垃圾、杀虫剂、除草剂、各类药物、去污剂、洗衣粉、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贫铀弹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
    2002年国家环境公报表明,我国面临面污染源的污染还非常严重。比如,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主要湖泊氮、磷污染较重,导致滇池草海为重度富营养状态,太湖和巢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200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比上年增加1.5%。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926.6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012.7万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941万吨。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4.9%的城市污染严重,17.2%的城市属中度污染,64.3%的城市属轻度污染。区域环境噪声情况是,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分别占3.4%、44.2%、48.6%和3.8%。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9.5亿吨,比上年增加6.5%。
    1.空气污染
    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源)有可吸入颗粒物、臭氧(O3)、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等。除了这些污染源造成空气污染外,还有二次污染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也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光化学烟雾是由于二次污染产生的。由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工厂排出的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在波长4000×10-5m以下的紫外线区进行的—系列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和过氧化酰基硝酸盐等光化过氧化产物以及各种游离基、醛、酮等成分,形成一种毒性较大的蓝色烟雾漂浮在空气中,称为“光化学烟雾”。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划分,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
    工业污染源是指由火力发电、钢铁、化工和硅酸盐等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有害化合物等形成的污染源。此类污染源由于不同工矿企业的生产性质和流程工艺的不同,其所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大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排放源集中、浓度高、局地污染强度高。是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农业污染源主要是不当施用农药、化肥、有机粪肥等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挥发扩散,以及施用后期NOX、CH4、挥发性农药成分从土壤中逸散进入大气等形成的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是指由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运行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这类污染源属流动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是烟尘、碳氢化合物、NOX、金属尘埃等,是城市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活污染源是指居民日常烧饭、取暖、沐浴等活动,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烟尘、SO2、NOX等污染物。这类污染源属固定源,具有分布广、排量大、污染高度低等特点,是一些城市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污染源。

我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污染是我国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地形及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大气污染具有以下特征:煤烟型污染是污染的普遍问题,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汽车尾气污染明显增加,并逐渐上升为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酸雨分布区域性、季节性明显,污染物成分特点突出,多以硫酸酸雨为主;工业“三废”任意排放是目前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但农业引发的大气污染仍不容忽视。
    2.水污染
    人们把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回流水和其它废物,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江河湖海,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发生恶化,称为水污染。水污染包括海洋、湖泊、江河及饮用水的污染。
    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海洋污染物主要包括生物性污染物,如传染性病菌和病毒,有毒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塑料以及其他固体废物。海洋污染的严重后果之一是赤潮,这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我国沿海在70年代以前仅有两次赤潮记录,但进入80年代后赤潮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每年达几十次之多。2001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共77次,2002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79次,2003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4起持续时间长达15天以上的赤潮。赤潮不同于地震、冰雹等自然灾害,它与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息息相关,是人祸,是大自然对人类玷污海洋的报复。1987年我国河北省黄骅县海域发生赤潮,使该县的养殖对虾减产2000吨,损失达200万元;1989年江苏射阳县离岸10公里处海域发生赤潮,此时灌水的虾池大部分无收,经济损失达几千万元。1998年三四月份在广东珠江口和香港海域发生了持续30多天的大面积赤潮,造成大批养殖鱼、贝类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亿元。这一年,渤海近岸海域因受赤潮灾害的影响,使河北、天津和山东沿岸地区损失达34亿元之巨。2001年,我国海域赤潮造成经济损失约10亿元。2002年我国海域赤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00万元。2003年我国海域赤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81万元。
    赤潮对人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海产养殖业,它还直接导致人的死亡。1986年1月台湾省沿海居民食用紫蛤,造成30人中毒,其中2人死亡,制造这一惨祸的是赤潮生物塔马拉亚力山大大藻。1986年11月福建省东山县杏陈乡村民因食用赤潮发生区菲律宾蛤仔,造成136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肇事者是赤潮生物裸甲藻。1989年11月福建省福鼎县店乡下居民因食用赤潮发生后采集的红带织纹螺造成4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1991年3月28日广东省大亚湾附近居民因食用受赤潮毒化的翡翠贻贝造成4人中毒,其中2人死亡。浙江省1967年至1979年因食用赤潮发生后采集的织纹螺而引起中毒事件40起,中毒者423人,死亡23人。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物增加,最直接的后果是减少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并危害人类健康。
    我国的江河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淮河由于其上游地区企业,特别是小造纸厂、小化工厂等的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中,致使河流严重污染。1994年高温干旱,上游污水大量下泄,形成长达70km的污水带,所到之处河水无法饮用,工厂停产,水中生物大量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国家为了治理淮河,下令关闭了沿河几百家小造纸厂,明令禁止污染企业的发展。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同样遭受到严重污染,两岸林立的工矿企业,每天向江中排放近亿吨污水。沿江城市几乎都可以看见连绵数千米甚至几十千米的黑色污染带。长江的污染使生活在其中的许多生物受到严重影响,有些种类如中华鲟等已濒临灭绝。
    我国湖泊环境调查表明,大部分湖泊已达富营养化状态,特别是一些靠近城市的湖泊,达到极富营养状态。我国著名的西湖、太湖等由于富营养化失去了往日的秀丽姿色。由于富营养化导致大量生物死亡,其遗体逐年堆积湖底,会使湖泊淤积变浅,逐渐演化成沼泽而进一步消失。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都可能通过地面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近年来由于水源不足,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干净水与污染水串通而被污染。我国饮用水污染也非常严重,据统计,我国60%的人饮用水不合卫生标准,有两亿人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人类的许多疾病可通过饮用水的污染而传播。
    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与工业废水、农田肥料、生活污水排放有直接关系。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2001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2001年长江全流域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总量达220.5亿吨,较20年前排放总量翻了两番,这是该流域湖泊富营养化严重的首要原因。
    3.土壤侵蚀与土壤污染
    土壤侵蚀主要包括荒漠化、沙漠化与沙尘暴。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或“地球的癌症”,它包括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及石漠化。水蚀荒漠化是指由于水的作用把土壤冲刷到别的地方的现象,即通常说的水土流失。如我国的黄土高原的黄土成分主要是粉沙,黏结力弱,疏松多孔,易溶于水,遇到暴雨时大量表土被水冲走,每年被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带入海域的泥沙就多达十几亿吨左右。水土流失不仅使宝贵的耕地减少,还会造成河床淤积,导致天然水域面积缩小,减弱湖泊的蓄洪排涝功能。

    风蚀是指由于地表缺乏植被覆盖,土纸疏松干燥,以风为动力使土粒飞散造成的土壤侵蚀现象。近年来我国沙尘暴频繁发生与森林破坏、滥垦草原、过度放牧等引发的土壤风蚀有密切关联。地表水蒸发率高可导致干旱地区土壤表面盐渍化。石漠化地区地表土流失、岩石裸露,无植被或仅在稍有泥土的石缝中有少量植被生长。
    中国目前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域范围约为33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34.6%,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是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倍多,并以每年2460多平方公里速度不断扩大,生活在荒漠地区和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近4亿,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平均每天损失近1.5亿元,粮食损失每年高达30多亿公斤。内蒙古近10年来,因挖发菜使2.2亿亩草场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6000万亩草场沦为沙漠,其余的也处于沙漠化的过程中,由此每年对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生态破坏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我国平均每年石漠化的面积约为2500平方公里。
    人类对大自然进行的野蛮开发导致沙漠化蔓延,而沙漠化的扩展又引起沙尘暴的肆虐。沙尘暴已成为沙漠化加剧的象征。据史料记载,近百年来沙尘暴在中国共发生过70次。60至70年代每两年一次,90年代每年都有,仅2000年就发生了12次。2001年1月1日的沙尘暴影响到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北京也出现扬沙。2001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达41天。
    沙尘暴带给人类的是人员伤亡、健康损害。北京和山西都曾有过因沙尘暴袭击而导致室外工作人员死亡的事件。每当沙尘暴来临时,医院收治的呼吸道和眼科患者就会成倍增加。沙尘暴严重威胁交通运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中国3000多公里铁路、30000公里公路和50000多公里去大常年受到风沙的危害。沙尘暴使中国本来就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质量下降。全国有五万多个村庄经常受到风沙侵害,成千上万的农牧民成为“生态难民”。
    土壤污染是工业化的副产品。可以说所有的污染源都来源于工业生产。土壤污染包括污水灌溉污染、酸雨污染、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以及各种污染交叉造成的复合污染等。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3亿亩,其中“三废”污染耕地1.5亿亩,因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和毁损农田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受到大气污染的耕地达8000万亩以上;污水灌溉农田面积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4亿亩,平均每公顷施用农药约14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而有效率却只有30%,大量农药流失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逐年增加。
    除此之外,化肥的超量投入使土壤中硝酸盐大量积累,威胁着地下水及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连年使用的地膜残留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就连以往认为有益的有机肥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禽畜饲料中大量添加了铜、铁、锌、锰、钴、硒、碘等微量元素、抗生素、生长激素,当这些东西随禽畜粪便排出,作为有机肥进入土壤时,就会污染环境。
    土壤污染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每年仅因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粮食减产就达1000多万吨,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共约合人民币200亿元。土壤污染使农副产品质量不断下降,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一些被污染的耕地生产出了“镉米”,一些污灌区的蔬菜出现难闻异味。土壤污染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和动物身体中,危害健康,引发疾病。据调查,广西某矿区因污水灌溉使稻米含镉浓度严重超标,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这种“镉米”已经达到“痛通病”的第三阶段。有的地区因长期饮用污水,很多人患有各种疾病。
    污染的土壤表土会在风力或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带来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如城市人口密度大,表土的污染物质可以随扬尘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影响健康。另外,土壤中的污染物会通过降水等逐渐转移到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上海川沙污灌区的地下水中就检测出了氟、汞、镉、砷等重金属。成都市郊有的农村水井也因土壤污染导致井水中的汞、铬、酚、氰等污染物超标。
    土壤污染不同于大气、水或废弃物污染那样直观,可以通过感官感觉或发现。土壤污染就像一个隐形杀手,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它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化验、农作物残留检测才能确定,这种隐蔽性又使其对人或牲畜健康的影响往往在污染发生后很长时间才能发现。土壤污染有累积性。它不象大气或水中的污染物那样容易迁移、扩散或稀释。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就会不断积累,直至超标。因此,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治理起来也非常困难,即便切断污染源也很难靠稀释或自净化来达到恢复。
    4.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类社会生产的各种固体废物,如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清扫垃圾与危险垃圾(废旧电池、灯管等各种化学、生物危险品,含放射性废物)等已成为现实生活中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如被称为“白色污染”的一次性快餐盒、塑料袋等废弃物,其降解周期要上百年,焚烧则会产生有毒气体。我国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

一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粉尘等,其中以废渣为主。其数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困难。1996年,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不包括乡镇企业)6.6亿吨。工业固体废物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要有效防止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最根本的方法是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使用等方式,对这些废物进行综合利用。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资源日益短缺,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是废旧物资。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率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1/4~l/3,大量可再生资源尚未得到回收利用,流失严重,造成污染。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吨废钢铁、600多万吨废纸、200万吨玻璃未予回收利用,每年因再生资源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50-300亿元。
    三是城市生活垃圾。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快,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而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低,仅为55.4%,近一半的垃圾未经处理随意堆置,致使三分之二的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现象。
    我国传统的垃圾消毁倾倒方式是一种“污染物转移”方式。而现有的垃圾处理场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要求,大部分垃圾仍呈露天集中堆放状态,对环境的即时和潜在危害很大,污染事故频出,问题日趋严重。
    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未经处理或未经严格处理的生活垃圾直接用于农田,或仅经农民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后果严重。由于这种垃圾肥颗粒大,而且含有大量玻璃、金属、碎砖瓦等杂质,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污染空气。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冲天,老鼠成灾,蚊蝇孽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释放。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多达100多种,其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
    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这些成份经雨淋渗入土壤,会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产生甲烷气体。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事故不断,造成重大损失。例如,北京市昌平区垃圾堆放场在1995年连续发生了三次垃圾爆炸事故。
    干电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广泛的商品之一,从照相机、录音机、计算器、电子辞典到掌上电脑,都离不开干电池。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酸、碱等物质。在通常的使用过程中,这些物质被封装在壳体内,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但当电池被废弃后,由于长期机械或腐蚀等作用,使内部重金属、酸碱等泄漏出来,就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我国在生产干电池时,要加入一种有毒的物质——汞或汞的化合物。我国是干电池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一年的产量达150亿只,居世界第一位,消费量为70亿只,因无回收而丢失铜1700吨,锌3.7万吨,锰粉22.6万吨。我国的碱性干电池中汞含量达1~5%,中性干电池为0.025%,全国每年用于生产干电池的汞就达几十吨之多。汞是电池中对环境危害最大的一种元素,汞和汞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科学家发现,汞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此外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也有不良影响。
    5.有毒废弃物污染与转移
    有毒废弃物污染与转移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医疗垃圾。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般分成三类:农业用化学品(杀虫剂)、工业用化学药品和工业过程及固体废弃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这些有机化学物质充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可以在生产、运输、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以各种形式污染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
    我国依然生产和使用着DDT、六氯苯、氯丹和灭蚁灵。此外还有大量废弃或仍在使用的设备含有PCBs。燃烧和生产、生活过程产生二恶英、呋喃、六氯苯和多氯联苯的现象也广为存在。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就开始将含多氯联苯的废旧变压器等设备集中存放,但电力电容器的浸渍剂以及油漆的添加剂中仍在使用着多氯联苯。在发电、炼钢、水泥生产、氯碱生产、造纸、有机化工生产及垃圾焚烧等工艺过程中,也都存在着《POPs公约》列出的17类有可能产生二恶英类物质。此外,用于血吸虫防治的主要药品五氯酚钠中也含有一定浓度的杂质二恶英。目前我国生产的DDT使用总量虽然比20世纪70年代大大下降,但由于DDT曾在我国作为主要杀虫剂长期大量使用,目前在环境、农作物、水果、茶叶、肉类、动物体和人体组织中都能检测出来。
    医院废弃物是指在医院内产生的所有废弃物品,包括医疗废弃物和未被污染的对人及环境没有直接危害的各种废物。其中医疗废弃物约占医院废弃物的20%。我国各类医疗机构日产医疗废弃物约1700吨,年产量达165万吨。由于设备不完善,管理和处置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的医疗废物的处理以自行焚烧为主,一些地区无力建造焚烧设施,就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填埋。有的地区虽然实行了医疗垃圾集中处理措施,但医院仍是先把可卖的东西挑选出来卖掉,剩下的再焚烧,造成医疗垃圾被不法商贩利用,流入社会,导致疾病流行,污染扩散。
    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是指危险废物从一个国家管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管辖地区,或者是通过第三国向另一个国家管辖地区转移。这种越境转移始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发达国家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危险废物,仅北美每年的越境转移事件就达9000起。由于废物的输入对进口国来说往往伴随有一定的经济收益,所以双方既得利益者常常一拍即合。伴随危险废物转移而来的往往是当地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近年来,危险废物转移到我国的事件时有发生。(节选自《
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

最新更新

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